确实,经过疫情三年,大多国人都按捺不住躁动的心,想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但对于选择自驾游的纯电动车主来说,每逢假期,除了要考虑 " 去哪玩 ",还不得不思考 " 去哪充电 " 的问题。
假期零点刚过 10 分钟,服务区就开始排队充电
百度地图通过大数据生成了 " 五一假期服务区充电站排队时长榜 ",榜单显示,五一假期第一天刚过 10 分钟,就有服务区开始排队充电。
(资料图)
要知道,这还是凌晨,可想而知,五一假期白天的充电桩需求有多么庞大。据悉,个别充电站还需要排队叫号才能充电,真是让人开眼界了。
其中,排队时间最长的是雅安市雅西高速石棉服务区、台州市临海服务区,等待时间均为 2.7 小时。临汾市京昆高速霍州服务区紧随其后,排队充电要等待 2.5 小时。淮安市京沪高速六洞服务区排在第三,需要等待 2.4 小时。
上述排名前三的服务区在榜单中用红色标示出来,表明其等待时间堪比深红色堵车路况。按照现在纯电动车的快充标准,从 30%-80% 电量大约需要 40 分钟,而雅安市雅西高速石棉服务区的排队时间约 162 分钟,平均需要等待 4 辆车充完才轮到自己。简单换算一下,从进入服务区到离开,最快也要 3-3.5 小时。
事实上,车主耽误的可能不止 3.5 小时。一位车友分享,五一假期安排了 1500 公里的路程,他本来计划充 3 次电能够到家,但他低估了路上堵车的情况,最后到家时间比计划晚了很多。
" 进淄赶烤 " 在五一期间火出了圈,一位宝马 i3 车主表示,她充满电出发去淄博,中途找了一个服务区充电,体验特别差,不仅要排队,还充得特别慢。耽误了一段时间后,她选择前往下一个服务区充电。
还有一位车主表示,在山里度假的他,充电更是费劲。晚上搜一下桩,最近的也要 1.5 公里,但山路窄、拐弯多,艰难开往目的地后,发现 4 个桩全部在维护中。第二天他只能前往更远的景区停车场充电,还要收停车费。
假期最后一天的 22 点,从无锡回上海的某服务区内,两位纯电动车主为了争抢充电桩吵了起来。其中一位车主称,离高速免费仅剩 2 小时,他只要充 40 公里续航就能回家了,但前面只剩一个服务区,不确定那个服务区要不要排队。
不难发现,纯电动车的 " 补能焦虑 " 正取代 " 续航焦虑 ",成为车主的一块心病。尤其在节假日长途出行中,纯电动车的劣势体现得淋漓尽致。难以缓解的补能焦虑
" 充电 xx 分钟,行驶 xx 公里 " ——这已经是很多纯电动车 " 标配 " 的宣传话术了,但从实际情况来看,纯电动车的补能时间和补能便利性方面,还无法和燃油车比拟。
正如上面网友爆料的,等待 2 个多小时,再加上相对较长的充电时间,充能一次,加起来 3 个小时以上。跟燃油车花几分钟加油立马走人相比,差距真不是一点点。
但 2.7 小时的充电排队时间,已经是改善后的结果了。近年来,中国一直在加建充电桩,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,截至 2022 年底,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为 521 万台,同比增长 99%。而根据公安部统计数据,截止 2022 年底,全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 1045 万辆,意味着 2 辆纯电动车能分到 1 个充电桩。
与之相对的是,全国燃油车保有量 3.07 亿辆,加油站 11.3 万座。
2:1 的车桩比都不能消除纯电动车主的补能焦虑,1:1 的车桩比就能够消除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
暂且不论 1:1 车桩是否真能实现,车桩比都不是解决 " 补能焦虑 " 的唯一度量衡,因为补能焦虑的根源是纯电动车的补能时间太慢,这个慢又是多方面决定的。
无法取代燃油车,不如偏安一隅
由于安全问题,中国公共充电桩的充电速率是受国家电网限制的。此前因为纯电动车火灾频发,国家电网还下调过直流快充充电桩功率,充电速度由 120A 下调到 90A。这基本决定了纯电动车的补能时间快不了多少。
而公共充电桩的充电速度想要真正的提升,不单单需要车企以及供应商深度的配合,还需要充电桩生产厂家等相应行业的全面整合、标准统一才能实现。
难以提升的补能时间,也限制了纯电动车的发展空间。从五一假期的充电慢、充电难现状来看,纯电动车的确不适合长途出行,想要取代燃油车就属于无稽之谈了。当然,纯电动车也不是没有存在的意义。目前,纯电动车还是很适合作为家庭第二台车使用的,尤其是小型平价的纯电动车,依然能在竞争白热化的车市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(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 DearAuto 立场。 )
———— END ————
法
律
顾
问
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