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旅在线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人文

“爱尔眼科”依靠表外孵化扩张几百家分院,能持续吗?

说到眼科这个话题,我是比较担忧的。

我回忆起曾经上小学和初中的年代,校园里面如果有戴眼镜的同学,会显得很怪异。

现在去任何一座小学或者中学走一走,会发现戴眼镜的小孩子比例非常高。


(资料图片)

每当看到可爱稚嫩的脸庞,挂着显得极不协调的眼镜,我总会产生唏嘘之意。

告诉大家一个数据,根据之前卫健委公布的数据:

“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.7%,其中6岁儿童为14.3%,小学生为35.6%,初中生为71.1%,高中生为80.5%。”

我不知道这些孩子的家长是何心情,我是真的很不忍。

更无奈的是,仔细想想这个事情,好像真的无解。

80年代之前的小孩子,没有电子产品。

90年代左右的小孩子,虽然有了黑白电视或者大块头彩电,但是老一辈的父母管得非常严。

如今的小孩子,高清电视、电脑、IPAD、手机、游戏机、电话手表,家家户户至少都有两三种以上,全都是视力杀手。

而新一代年轻父母,对孩子的管教上,几乎没有“严格”这个说法。

原因很简单,现在的年轻人,连自己都管不住,谈何管孩子?

“低头族”这个新词是怎么出来的?各短视频平台那么高的“日活跃人数”是怎么来的?

作为成年人的父母都让自己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在手机上,又怎么能期待没有自制力的小孩子不沉迷于游戏和电视呢?

互联网发展到今天,能让我们随时随地可以了解自己想看的信息和资料,这原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。

但是如果过度沉迷于“娱乐信息”,这就不是一件好事情。

所以借着分析“爱尔眼科”的机会,呼吁一下大家多注意自己的“时间”都花在哪了,也多注意一下小孩子的视力问题。

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爱尔眼科的基本面和企业价值。

一、公司

爱尔眼科的创始人叫“陈邦”,1965年出生即将花甲之年,长沙人,当过兵,是“色盲”。

你没看错,陈邦是色盲,,创办了一家眼科龙头企业。

张小龙曾经说,他不善于交际,尤其是面对面的沟通,所以才做出“微信”这个伟大的产品。

但是陈邦不一样,他并不是因为自己色盲才想进入眼科行业,创立爱尔眼科有很大的偶然因素。

在他退伍之后,零零碎碎折腾了一些小生意。

后来改革开放后,1990年,成立海南经济特区,下海经商的人蜂拥进这座被称为“中国窗口”的城市。

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有,其中当然少不了“房地产”。

二十多岁的陈邦,也在这波人潮之中,并且选择了房地产行业。

那几年海南的房地产异常火热,一大批人都实现了财富自由,而且还产生了不少的超级大佬,比如冯仑。

但是好景不长,海南房地产很快降温,在此之前跑掉的大佬都功成名就,家底不薄。

陈邦可能经验还是有所欠缺,没能及时收手,结果又亏了。

这个打击是比较大的,这么年轻,就赚了过亿的资金,又赔光,这种大起大落,需要坚强的心理素质。

陈邦显然承受住了,辗转反侧之下来到繁华都市大上海,寻找机会。

由于兜里没钱,住的地方很简陋。

安顿下来后,就开始和左邻右舍唠嗑熟悉环境。

后来发现有一个邻居是做“医疗设备”租赁生意的,也就是自己把设备买回来,然后租给医院。

这种模式现在都还有,医疗设备代理商跟医院主要有两种合作方式,一种是租赁,另一种是抽佣分成。

以第二种居多,比如医院里面很常见的轮椅和折叠休息床,很多都是第三方公司投放在医院,然后收益按一定比例分。

医院为什么不自己买呢?

两个原因,第一个某些设备价格太高,没必要购买,第二个自己购买太麻烦,平时需要维护保养维修更换耗材等等。

如果是租赁或者合作的方式,医院既不用一次性出这么多钱,还不用管那么多杂事。

陈邦也很快就想通了这一点,立即考察了一些医院。

作为当年的有钱人,陈邦是见过世面的,而且也见过国外很多高端的东西。

经过考察,他发现确实很多医院的设备都很落后,可能跟自己的色盲有关系,他第一个就选择了眼科设备作为切入点。

从国外进口回来一台高端的眼科设备,医院当然是愿意用的,这么好的设备,又不用花那么多钱买,只花一点租金,稳赚不赔的事情。

所以陈邦很顺利的进入医疗系统。

后来与医院的关系越来越好,信用度越来越高,合作模式也进行了升级。

既然合作这么愉快,干脆再深度一点,整个科室都合作。

这就是当时医院行业的一道奇观“院中院”模式。

陈邦直接承包了医院的眼科,运营和服务归他,收益按一定比例分。

这样做的好处是医院省心省力,坏处当然是有各种安全隐患。

随着这种模式的普及,全国有越来越多的医院把非核心科室都给承包出去。

于是那几年出现了大量的医疗事件。

2000年,国家出手整治,进行医疗体制改革,明确规定禁止科室承包。

陈邦的眼科也不得不从医院撤出来。

不过好在这些年的经营,已经对眼科这个可是滚瓜烂熟,而且人脉资源积累很丰富。

于是出来之后,就自己开了一家眼科医院。

2001年,首家医院在沈阳开业,从此开始了在眼科领域一路狂奔。

紧接着,在长沙、武汉和成都,又开了三家,而且随后的较长时间内,都是以这四家医院为核心,开枝散叶,遍布其他地区。

2009年,成功上市。

二、扩张模式

之所以单独讲爱尔眼科的扩张模式,因为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代表性。

爱尔眼科扩张模式称为“表外孵化模式”。

什么是表外孵化?

表就是财务报表的意思,也就是新开的医院,前期先不纳入爱尔眼科母公司,也就是不影响财务报表的任何数据。

然后几年之后,等这家医院发展成熟了,可以赚钱了,就并入爱尔眼科上市主体。

开医院跟生产企业不一样,企业扩大产能,新建生产线,投资虽然也大,但是只要建成投产,立马就可以为公司赚钱。

医院不一样,不但前期投入大,而且新医院一般都会先亏几年,运营好了后期才可能赚钱。

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“高投入、高风险、高周期”三高,这就必然会影响财务报表的“美观程度”,业绩数据会被拉低。

所以爱尔眼科这种表外孵化模式,成功的让业绩数据一直保持增长。

具体操作方式是爱尔眼科先成立基金,但是由于体量太小,资金量有限,根本无法依靠自有资金保持这么高速的扩张。

于是采取了加杠杆融资的方式,比如新开一家医院需要投资1个亿,爱尔眼科只出一千万,占比10%,剩下的9000万,归投资机构出资。

等三五年过去,这家医院运营成熟,已经赚钱了,爱尔眼科上市主体就买回来,然后并表,再然后在财报里面,就多了一家赚钱的分院。

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,并不是每家医院都赚钱,如果亏了怎么办?或者新医院孵化时间太长怎么办?

任何投资机构或者投资人都会考虑这个问题。

为了解决这个后顾之忧,降低投资机构的风险,一般爱尔眼科会跟出资方签订一个协议,双方约定一个利息,在资方退出之前,都按这个利息付钱。

对于爱尔眼科来说,想要快速扩张,就必须拿这个钱,然后从风险考虑,爱尔眼科的风险其实可以承受,因为分院的成功概率要远大于失败概率,无非是时间的差别。

对于资方来说,虽然有一定的风险,但拿利息的同时,还能享受项目成功的高溢价,也能接受。

而且即便是哪家新开的分院未达预期,或者一直亏损,按理说应该要破产清算。

但是爱尔眼科是肯定不会让分院轻易破产的,破产就意味着不但要赔给资方钱,自己的投资也付诸东流。

所以当出现这种负面情况的时候,爱尔眼科同样也会收购。

可是如果收购进上市主体,同样会影响报表的财务数据,那就违背了表外孵化的初衷。

于是这个时候就会冒出另一支基金,把这些表现不好的分院给买下来,然后继续慢慢经营,期望后期能变好。

这样的基金就叫作“缓冲基金”。

不过依然还是有个问题,医院业绩的转变,时间通常都会比较长,动不动就几年是常态。

但是基金却是有年限的,一般是3年或者5年,承担收购暂时的不良资产基金,到期之后,手里的医院如果还没有盈利,又该怎么办?

很简单,再让另一支基金出马,把摊子给接过来。

比如下面这张图就很明显。

上图这10家医院,之前在“湖南爱尔中钰”这支基金旗下,前几年就陆陆续续转到“天津爱信”的旗下。

所以你会发现爱尔眼科旗下的基金真不少。

那接下来最后一个问题,医院的孵化时间虽然比较长,但是最长也不会10年以上。

那么如果多支基金配合转了一圈,某家分院还是表现不好怎么办?

这个时候就真没办法,只能由上市主体托底,也给收购了。

但是为了兑现成立之初对投资人的承诺,到了上市主体收购这最后一步,不管分院的财务状况如何,基本上都会产生很高的溢价。

所以这些年爱尔眼科的商誉增长非常快。

上图是公司的商誉变化趋势,从2016年不到5个亿的商誉,2022年已经高达54.6亿,今年一季度再次上升到58.9亿。

这个可以说是爱尔眼科最大的财务风险,总共才284亿的资产,商誉占比太高了。

正是这个表外孵化的模式,让爱尔眼科医院数量在前些年增长非常快,尤其是在2014年到2019年之间。

截止到到2022年12月31日,爱尔眼科在国内有215家医院,148家门诊部,在海外有118家眼科中心及诊所。

开医院不像开饭店,能把医院数量开到这个规模,是真的很厉害!

三、业绩

最近2年,爱尔眼科的股价走势,显然不是很乐观。

究其原因,我个人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,一个是估值(市盈率)确实很高了,而另外一个因素,则是竞争对手的加入,导致了市场对于爱尔未来竞争力能否维持在垄断地位,有一定的担忧。

下面是同类公司的一些核心数据的对比:

可以看到,无论是营收还是净资产收益率(ROE)这些核心指标,爱尔眼科依然处于绝对龙头的地位。

但是华夏眼科,普瑞眼科这些公司,已经在后面紧追不舍了。

下面我们就从爱尔眼科2022年的年报和2023年的一季度报告谈起。

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61.10亿元(+7.39%,同比,下同),归母净利润25.24亿元(+8.65%),扣非归母净利润29.19亿元(+4.89%)。

公司年报

分季度看:

然后,再对比2023年一季度的数据:

2023Q1实现营收50.21亿元(+20.44%),归母净利润7.81亿元(+27.92%),扣非归母净利润7.52亿元(+20.73%)。

如果考虑到2022年第四季度与2023年1月份疫情对公司的影响,其实这个业绩是比较不错的了。

具体来看:

2022年疫情扰动下门诊量保持增长,屈光视光项目实现双位数增速。

2022年公司实现门诊量为1125万人次,同比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。

手术量87万例,同比增长了6.54%。

然后我们拆分业务收入看,屈光项目实现营收63.37亿元,同比增加了14.80%。

屈光占比为39.33%,属于增速较快的板块。

屈光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手术量及高端术式占比的提高,以及公司加大对基层医院屈光科室的建设投入。

公司2022年屈光手术量约38万台,其中ICL手术量占比提升。

视光项目实现38亿元左右的营收,同比也是超过了10%增长。视光板块的占比为23.46%,同样属于增速较快的业务。

原因是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及视光产品线的完善。白内障项目21.43亿元(-2.19%),占比13.30%;眼前段项目13.39亿元(-8.00%),占比8.31%;眼后段项目10.55亿元(+6.08%),占比6.55%。

整体来看,屈光视光项目在22年实现双位数增速。

下面,再重点说说203年一季度的数据:

由于一季报没有详细的分项说明,只能从整体来看:

2023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,同比增长20.44%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.5亿,同比增长20.73%。

说实话,由于2022第四季和疫情放开之后全国的情况大家都是知道的,受各类不可抗力因素影响,我国各地医院实施限流、停诊等措施,对医疗服务患者就医需求形成抑制。

公司在四季度业绩同比下滑之后,随着医疗服务需求逐步释放,爱尔眼科2023年一季度业绩同比、环比均实现回升。

也就是说,爱尔眼科经过艰难的3年疫情之后,大概率从2023年开始,会继续保持一个较高速度的恢复性增长。

四、总结

① 业绩的确定下。

下图直观说明:

同样还是一组营收和业绩增长的数据。

任何一家公司要长期维持较高的估值溢价,其业绩的稳定性,毫无疑问是重要的参考因素。

从上面中环最近10年的营收和利润的增速可以看到,爱尔眼科的业绩长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,即便是在疫情这三年,依然维持了不错的增速。

这是爱尔眼科长期保持高市盈率的基础。

② 其次,公司已经具有较大的规模了,未来的增速可能受限于行业天花板的问题。

尽管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大家对于医疗保健意识的加强,眼科是一个长期增长的行业,赛道没有问题。

但是公司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,要维持之前的高速增长,除了疫情之后的恢复性上涨外,未来大概率会下滑一个台阶。

③ 竞争优势。

爱尔眼科的最大竞争优势,在于公司拥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可以健康稳定的发展。

可以看到,随着现金流的增加,公司可以继续通过品牌,成本以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扩大市场份额。

在同等情况下,爱尔眼科显然具备品牌和成本的双重利好。

从这个角度来讲,只要公司不瞎折腾,未来的马太效应,强者恒强的概率,是非常大的。

④ 可能风险:

任何行业,都是大环境的产物,眼科也不例外。

连长春高新生长激素这样的可选医疗消费都可以集采,未来对于医疗、器械和药品相关的行业进行政策性现价的可能性,也是有的。

另外,品牌和口碑具有双面性,医疗事故是医疗公司最难以承受的打击,当然,对于大公司来讲,其大事故出现的概率也是比较低的。

最后就是商誉的问题,爱尔眼科的高速发展,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建立在公司快速并购的基础之上。

这样一来,就会形成较大的商誉。

未来公司的估值和业绩,能否把这些商誉消化掉,是需要重点跟踪的地方。

毕竟,接近半个百亿的商誉,不是一个小数目。

否则的话,一次较大幅度的商誉减值,可能对利润会形成致命的打击。

不管怎么说,爱尔眼科的竞争力,是毋庸置疑的的。

但是即便经过的前期股价的快速下跌,按照乐观的2023年业绩恢复性增长40%左右,其2023E的TTM市盈率也是超过50倍的。

说实话,这个估值,真不低。

但是话又说回来,业绩确定下较高的好公司,哪个估值又便宜呢?

另外我做了下面这张表,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的表格,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的龙头公司,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。

以后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《A股核心资产汇总》这个表里更新数据,另外以后每周的周末,会把本周分析过的公司一起做一个深度总结,周总结也会和表格放在一起。

专注于上市公司财报和基本面深度分析。

点赞关注持续更新内容,能为你规避很多风险。

一起探索企业基本面的研究,收获必然巨大。

小拇指,发财手点个赞......

关键词: